欢迎参加 ITI 在线学院学习模块“种植体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作用”,本模块讲师为 Stephen Chen。
牙齿缺失是影响人类的一种常见身体残疾,由口腔疾病、口面部肿瘤和创伤等因素造成。发育不全也可造成缺牙。缺牙程度可能轻重不一,包括颌骨前牙区单牙缺失、后牙区单牙缺失、多牙缺失到无牙颌。这可能会导致相关个体出现功能、美学效果和发音障碍问题。缺牙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因此,牙医在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完成本 ITI 在线学院模块后,您应能够列出适合缺牙修复的指征、识别能用种植体进行缺牙修复的具体指征、以及了解以修复为导向的牙种植体指征概念。
以下部分探讨适合缺牙修复的一般性指征。第一种指征是功能修复。如果相关个体无法有效、舒适地咀嚼,则需要进行缺牙修复。咀嚼功能缺失会对饮食和营养摄入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咀嚼功能缺失还可能会影响社交,患者因无法正常咀嚼而有意避免社交活动。该临床示例是一位 40 岁的男性患者,右上区大部分牙齿缺失。他患有严重的牙齿残疾,如果没有义齿就不能正常地咀嚼。
另一种指征是通过缺牙修复帮助个体正常地发音说话。无论是固定义齿还是可摘义齿,都能有效地对正常说话、清晰发音所必需的牙齿结构进行缺牙修复。该临床示例显示,一位患者用可摘义齿(或称为 RDP)对四颗上颌前牙进行了缺牙修复,以恢复发音功能。喉的震动产生声波,然后在声道中经过颌骨、舌、唇、牙齿和软腭多个位置时被修改。上颌前牙在发音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舌和唇与前腭和上颌切牙之间相互作用,才产生具有人类语言特征的声音。上颌前牙缺失以及下颌前牙较小程度的缺失,如果不用义齿进行缺牙修复,将产生严重的语言障碍。因此,当牙医能用稳定舒适的义齿来对缺失前牙进行修复时,患者会从中受益良多。
牙齿在牙颌面美学效果方面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说话和微笑时,如果口腔中缺牙部位显露出来,会影响牙列的对称性,很不美观。这位年轻患者先天发育为上颌侧切牙缺失,用种植体支持式修复体进行缺牙修复后,成功恢复了牙齿和面部的美观。
多颗上颌前牙缺失也会导致牙槽嵴吸收,进而削弱对上唇的支持作用。这会对一个人的外貌产生不利的影响。图片显示了一位上下颌完全无牙患者的轮廓。缺牙和上颌前牙槽嵴吸收导致上唇丧失支撑。上颌前牙缺失造成的心理影响巨大,不容忽视。上颌前牙缺失的人很不自信,牙齿残疾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因此,用义齿对牙列中这些可见区域的缺牙进行修复,是牙医能提供的一种宝贵的健康福利。
但是,并非所有牙齿都需要进行缺牙修复。许多缺牙的人因为有足够数量的咬合牙单位,仍能继续正常使用牙齿。到目前为止,短牙弓概念已经被认可很多年了。有证据表明,九到十对咬合牙(包括前牙)足以提供令人满意的咀嚼功能。在这张图中,上下牙弓中的磨牙都是缺失的。有十对功能性咬合牙。
在本示例中,下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已经缺失了 20 多年。下颌左侧第二磨牙已向近中移动,但牙齿的倾斜程度极小。尽管对颌第一前磨牙稍微有点过度伸长,但多年来,整体咬合状况稳定,患者未报告任何咀嚼问题。在这种特殊病例中,没有必需进行缺牙修复的理由。另一方面,在这个缺失下颌第一磨牙的示例中,相邻第二磨牙可能出现明显的近中倾斜,对颌第一磨牙可能会过度伸长。用义齿对第一磨牙进行缺牙修复,可防止发生这些咬合变化。
因此,应基于患者在功能、美学效果和发音方面的需求,来决定是否建议进行缺牙修复。临床评估时必须评估这些不同因素,但也必须考虑患者的意愿和主观需求。作为牙科专业人士,我们认为是亟需进行缺牙修复的指征,患者却可能不会将其列为高度优先处理事项。如果患者没有立即看到缺牙的后果,这种矛盾就更为突出。在该临床示例中,患者最近刚拔除了一颗下颌磨牙。患者感觉咀嚼能力未受到较大影响。但是我们需要告知该患者缺牙可能出现的后果,其中包括相邻磨牙倾斜、对颌牙牙齿过度伸长、以及功能性咬合变化。
相反,这位患者,在他的大半生中,在缺失许多后牙仍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也没有美观问题或其他牙齿问题。尽管牙列中牙齿数量较少,但他的牙齿需求已经得到满足。虽然我们的感受存在差异,但他的主观感知告诉他不需要任何义齿。然而患者须在无义齿修复必要的自我感知与拔牙后其余牙齿发生移动的可能性之间找到平衡。大部分有害的牙齿移动发生在拔牙后的前六个月内。预测缺牙间隙的邻牙或对颌牙是否会移动或过度伸长并不容易。需要仔细分析咬合关系(通常借助研究模型),才能确定是否有稳定咬合接触来防止牙齿移动。
一般性指征,学习重点:出于功能、美学效果和发音等原因,缺牙需要修复。但是,并不是所有缺牙都需要修复。在推荐治疗方案时,除了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外,还需要考虑患者的意愿和主观需求。
下一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适合种植体支持式重建的具体指征。缺牙修复有许多治疗方案。在一些特定的指征中,牙种植体由于可固定在颌骨中,可用于支持固定和可摘义齿。对于固定义齿(或称为 FDP),如果牙弓内缺牙间隙的邻牙未经修复,则种植体可被视为首选治疗方案。传统的牙齿支持式固定义齿需要对邻牙进行预备来作为基牙。这导致牙齿结构大量丧失,对天然牙造成不可逆转的改变。牙种植体作为独立的修复体,不会影响到相邻天然牙。因此,牙种植体是一种保守的治疗方案,无需对邻牙进行预备。
在邻牙已修复、有相应的临床指征并且患者希望不让这些牙齿受损的情况下,也可考虑使用种植体。在该示例中,患者上颌左侧切牙缺失,现有牙冠功能正常、美学效果及状况良好。植入了一颗牙种植体来支持单牙固定义齿,避免牵扯邻牙。牙种植体也满足了患者希望采用独立牙单位以方便维护和在家护理的意愿。
当缺牙间隙的邻牙受到损伤时,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在本病例中,使用了一颗种植体来对上颌右中切牙进行缺牙修复。上颌左中切牙之前已经过修复,本来可以制作一个三单位牙支持式固定义齿。但经过评估,上颌左中切牙结构太过脆弱,无法用作牙齿支持式固定义齿的基牙。而种植方案可避免用到受损牙齿,且进行缺牙修复后,仍然功能良好,效果也令人满意。
在跨度较大的缺牙区中,牙支持式固定义齿的桥体跨度可能较大。从生物力学上来说,这会增加基牙所受应力。桥体跨度较大也存在弯曲的风险,这会造成固位体粘结失败,有出现继发龋病的风险。在该图中,采用了五单位牙支持式 FDP 对下颌缺失的三颗牙齿进行缺牙修复。这导致桥体跨度较大,并可能对基牙产生有害的应力。而采用种植体解决方案,可使用两颗种植体来支持三牙 FDP。这缩短了桥体长度,且不会影响到天然牙。
跨度较大的缺牙区中也可使用种植体对单颗缺牙进行修复。患者通常很希望拥有能作为独立单位发挥功能的牙齿,便于维护和清洁口腔卫生。本示例显示了使用两颗种植体对两颗前磨牙进行缺牙修复。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能考虑该方案:有足够的近远中间距,使得植入多颗相邻种植体时,种植体之间、以及种植体与邻牙之间有足够的间距。
如果缺牙间隙邻近的天然牙不适合用作固定义齿的基牙,也可使用牙种植体。邻牙的根管、牙周或可恢复性可能受到影响。或者像本示例中,邻牙的位置不合适,侧切牙的排列方向使它们不适合用作四牙 FDP 的基台。
在 Kennedy I 类和 II 类牙列缺失的游离端缺牙区,牙种植体可提供固定缺牙修复,无需使用可摘局部义齿。在本示例中,使用两颗种植体对下颌右侧第一和第二磨牙进行缺牙修复。种植体以单冠的形式完成了修复。
在无牙颌牙弓中,可使用种植体来支持固定义齿,无需使用可摘全口义齿。
种植体不仅可用于固定缺牙修复,还可与可摘义齿(或称为 RDP)一起使用,为全口覆盖义齿提供固位和支持。在这两个来自不同患者的示例中,在上颌中使用了四颗种植体,在下颌前牙区使用了两颗种植体,用于固位可摘全口义齿。附着体为义齿提供固位,牙槽嵴口腔黏膜和硬腭提供支持。
这些是种植体与可摘局部义齿一起使用的示例。左图中,上颌骨两侧各植入两颗种植体,且分别安装了杆卡。杆卡为可摘义齿提供固位和支持。
右图中,第一前磨牙区的一颗种植体上安装了一个固位基台。该基台为可摘义齿提供额外的固位点。
在部分缺牙的颌骨中,种植体可用于提供固定和可摘义齿组合。该患者使用了三单位牙支持式 FDP,由上颌左中切牙和尖牙支持。在第一象限,一个三单位种植体支持式 FDP 由位于上颌右中切牙和尖牙牙位的种植体提供支持。每颗义齿中加入的附着体为可摘义齿提供固位。
具体指征,学习重点:在以下情况中,可使用种植体来支持固定义齿:当邻牙未经修复时;或者邻牙已修复,但因一些特定的临床原因,不能在修复中使用该牙齿;当邻牙受损或不适合用作基牙时;在较长的缺牙间隙中;游离端后牙缺失;要提供单个、独立的缺牙修复;以及要支持全口固定义齿。
对于可摘义齿,种植体可用于固位上下颌全口覆盖义齿,固位和/或支持可摘局部义齿,以及固定和可摘义齿组合中。
本模块的最后部分介绍“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体植入概念。要为患者提供基于种植体的修复体,保障功能性、舒适度和美学效果均良好,那么在选择的修复体设计中,需要将种植体植入最佳位置。因此,应根据最终修复体和牙位来计划种植体位置。对于固定义齿,必须将种植体植入到准确的近远中和垂直方向的位点。同时还必需将种植体植入准确的唇-舌方向上的位点。图中绿色区域,也称作安全区,是种植体颈部唇侧位置的最佳放置区。在确定适合种植体植入的指征时,均基于此以修复为导向的概念。换句话说,即所有种植体指征都必须基于口腔修复计划,无论是固定还是可摘义齿。如果将种植体植入可用骨内,但种植体植入位点错误,这是不能接受的。如果植入位点的骨量无法支持正确的种植体植入方向,那么在植入前,需要植骨或进行其他方法进行改进。
当采用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修复时,应将种植体植入缺牙的位置。在该临床示例中,种植体向颊侧倾斜太多。这已导致种植体周围黏膜的退缩。锥束 CT 扫描显示,该种植体被植入在可用骨中。但是,这使得种植体的唇-舌方向位置不当。这种情况应通过植骨来增加牙槽嵴的水平方向骨量,然后再将种植体植入在唇舌方向上正确的长轴中。
该病例显示出,由于缺少口腔修复治疗计划,FDP 治疗效果不理想。植入了三颗相邻的种植体,且三颗都没有植入到准确的三维位置中。种植体紧挨着,导致种植体之间缺少骨和软组织。如果使用以修复为导向的治疗计划,会要求使用诊诊断蜡型和手术导板来准确地植入种植体。同时还应避免在上颌前牙区植入相邻的种植体。
本病例中,在没有口腔修复治疗计划的情况下,一颗种植体被植入在下颌第二前磨牙牙位的可用骨中,种植体位置不当,使它无法支持固定义齿。因此,必须取出种植体。
使用可摘义齿时,也同样需要考虑治疗计划。最终修复体设计应确定种植体的位置。在本病例中,计划采用种植体支持和固位的可摘义齿。种植体上的杆卡和附着体有一定的高度,这在手术计划中应考虑到。根据诊断蜡型,种植体被植入修复体最厚的位置,以容纳杆卡和附着体、义齿基托和人工牙。两颗前牙区种植体的间距必需足够大,能够容纳足够长的杆卡,来支持前牙区的修复体。
用杆卡固位的覆盖义齿,种植体间距需足够大,提供足够的近远中间距,来安装附着在义齿上的卡扣。
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体指征,学习重点:所有种植体指征都必须基于口腔修复计划,无论是固定还是可摘修复。对于固定修复,最终牙位和修复体决定了种植体应植入的位置。对于可摘修复,修复体设计决定了种植体应植入的位置。如果可用的骨位置和骨量无法支持将种植体植入准确的口腔修复位置,那么在植入种植体前,应首先对该牙位进行植骨以优化骨状况。
模块“种植体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作用”,模块总结:总结本模块,即缺牙修复的一般性指征是基于患者在功能、美学效果和发音方面的需求。不是所有缺牙都需要进行修复。临床检查中应考虑患者的意愿和主观需求。
用种植体进行缺牙修复需要符合特定指征。在很多不同的临床指征中,都可以使用种植体来支持固定义齿,归纳如下:当邻牙未经修复时;或者邻牙已修复,但因一些特定临床原因,不能在修复中使用该牙齿;当邻牙受损或不适合用作基牙时;较长的缺牙间隙;游离端缺牙区中;要提供单个、独立的缺牙修复;以及要支持全口固定义齿。
此外,在全口无牙颌和局部无牙颌的临床情形下,种植体还可与可摘修复一起用于固位上下颌全口覆盖义齿,固位和/或支持可摘局部义齿,以及用于固定和可摘义齿组合中。
必须按照口腔修复治疗计划来植入种植体。对于固定种植体修复,最终修复体决定了种植体的最佳位置。对于可摘义齿,应按照修复体的类型和设计来植入种植体。如果无法将种植体植入准确的口腔修复位置,应首先对牙槽嵴进行骨增量,以优化骨状况。